首页
返回

回到明朝当太后

266、连杀大真人
上章 目录 下章

回到明朝当太后266、连杀大真人

毫无疑问,衍圣公夺爵遭遇了空前的反对,无数人跑到孔庙甚至宫门外伏地大哭,群臣也反复上言,要尊重孔圣人云云,汪舜华懒得理会,你们要跪就跪吧。

养闲人没什么,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是想吃饭砸锅,扛着红旗反红旗,就别怪老娘翻脸无情!

刚接见完贡生,就接到隐帝魏德妃去世的消息,后事还在安排,就得到了秦王妃王氏去世的消息。秦王还是没有嫡子,不过已经确定了世袭,也没什么影响。只是后事有点难办:秦王已经回到西安了,秦王妃也死在西安,但是现在都知道几年内宗室就要回京,秦王现在活蹦乱跳的,没准还能再活二十年。这也意味着,如果把秦王妃葬在西安,将来就没办法和秦王合葬。

毕竟是结发夫妻,生同衾、死同穴,否则孤零零的,多没意思。因此秦王上表,想扶王妃灵柩到北京安葬。

汪舜华准了,命工部准备后事。秦王系的埋骨地是早就定好了的,因此,这边扶着王妃灵柩进京,那边坟也挖好了。秦王痛哭了一场,就搬到十王府了——王府正在加紧时间施工,预计年底可以入住。

修房子对工部来说不算大事,毕竟只是府第,不需要王城等一系列大规模高规格的配套工程。去年底,襄王瞻墡、岷王徽煣和刚刚守完孝接受册封的鲁王泰堪就搬了新家。

汪舜华带着襄王等亲自去看了一遭,都表示满意。

亲王们很满意,地方虽然小点,但是热闹。以前真的是画地为牢,现在不仅可以走亲戚,还可以办差事,怎么也比猫在家当死肥宅强。汪舜华和朝廷也很高兴,毕竟建一座王府和以前建王城少的事不是一星半点,就算加上十万开府银子都要节省一点;尤其这几位都是有实力的亲王,他们消停了,朝廷也就安心不少。

考虑到搬家兴师动众的,汪舜华特别下旨,各赐了一万银子。

今年开始动工兴建荣王见泓、沂王见深、德王见清、瑞王申鈘、沈王的王府,预计也是年底搬家,现在加了一个秦王府,多调点人来就行,不费事。

成安伯郭昂去世,后事要办;刑部左侍郎王恕的父亲去世,他恳求提前给诰命,准了;体仁阁大学士姚夔想回乡祭祖,也要准。

但真正的重磅消息是,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吉被拿问。

建极十二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这一年,儒家的招牌衍圣公孔弘绪东窗事发,道家的代表大真人张元吉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和孔弘绪一样,张元吉前半生是喜剧,只是谁也没有猜到结局。

张元吉字孟阳、号太和,是正一派第四十六代嗣汉大真人,自幼明敏绝人,读书过目不忘,诗词绝尘,读者莫不奇之。

景帝宠信道教,自然对这位根正苗红的道家传人另眼相看。元吉和孔弘绪一样,父亲早死,是祖母养大的,朝廷屡次加恩,名号一长串,不比皇帝的谥号少几个字。

但就是这么个才子,性格凶狠,僭越逾制,抢掠民女,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甚至杀害四十余人。历史上案发后在牢里呆了两年,夤缘免死,杖一百,充军甘肃,不久上书说老娘年迈,希望回家奉养,宪宗也就准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有时真不是那么回事。

——历史上张元吉是在成化五年四月初五被押送至京,比孔弘绪晚半个月。这回也差不多,毕竟张家在当地还是有相当势力的,直到被族人告发。

汪舜华自然大怒,下旨现将元吉和同党押解到北京,然后让刑部派人去查证——张家不是孔家,读书人没那么多顾虑,老老实实的查,老老实实的报。因为破事太多,去年底才查完,回京禀告。

汪舜华已经不能用震怒来形容了:“没想到天下居然有这样的混账!”

——当然震怒之余,又有点纠结:刚刚才收拾了孔弘绪,又来收拾张元吉,朝臣会怎么看,百姓会怎么想?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关键此前已经收拾了宗室、勋贵和太监!可以说,面上的政治势力,都被犁了一遍!

既然如此,那就交给百官廷议。刚刚才为孔弘绪争得头破血流的文官们这回哑口了——张元吉犯的事并不比孔弘绪严重多少。张元吉该杀,孔弘绪是不是也该死?张家的爵位不能保,孔家的爵位是不是也该停?

但停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刑部官员都没有顾虑,百官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都认为应该千刀万剐!程信认为应该停袭,去真人号。

汪舜华很认真的和群臣商量了几次,决定赐张元吉自尽,算是给道家一点面子;爵位也要停,毕竟衍圣公的爵位都保不住,真人号自然也不能留,反正朝廷有的是管宗教的职能部门,没必要寄望于哪一家。尤其以后对道士们要严格限制,当然和尚们也不例外——不事生产,大量占有人口土地,甚至放高利贷,逼死人命,着实可恶!——别不相信,历朝都有这种事,包括少林寺在内。此前儒生们就抓了不少这种五毒俱全的花和尚,砍了一批,又放了一大批回家,这回正式提出来,在政治和经济上要严格限制,方外之地不是法外之地,佛祖道祖也得按照大明律来!

既然汪太后下定了决心,群臣自然会见机行事。

程信就提出:“按照当年太祖皇帝的规定,各省府县对境内庙宇道观进行彻底排查,年龄不合适、有各种前科的一律发回还俗。”

李贤也认为:“应照太祖皇帝的例,令天下僧道明年春赴京考试给牒,不通经典者黜之。”

章纶更狠:“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考过了才能给牒。”

汪舜华点头:“就这样吧,地方时间是武会试结束后的三月,中央的考试就放在八月。”

办理这些事的有专门管理宗教的部门。早在洪武十五年,就设立了僧录司、道录司。

当然,这样大规模高级别的考试,僧录司、道录司那几只小猫肯定搞不定,还是要由礼部牵头办理;考虑到现有僧道人数实在太多,只有各省府县先考,通过省考后推荐到北京参加考试的各地人数不能超过定制。

还不能到此为止。儒生们之所以吵闹,无非就是想扶持正道,这也正合汪舜华心意——主要是这些都是不事生产的闲人,对朝廷没有什么贡献。按照两个有关部门报上来的数据,如今天下僧侣,加起来超过二十五万;而按照祖制,僧不过三万七千九十余名。

章纶不无愤慨地说控诉:“创修寺观遍于天下,妄造经典多于儒书!”

汪舜华皱紧了眉头,很自然的同意加强对僧尼的管理,除了严把入口关,还要强化日常监管,僧尼道士犯奸,在原来杖九十、还俗的基础上,还要于本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一个月;此外还规定,如果有妇女到寺观出游,需拿送官府,并逮捕其丈夫,都处以枷号一个月之刑;僧道勾引他人妻女离家通奸,借机逃走或者诓骗财物的,发边远卫充军;妇人勾引其他妇女到寺观的,妇人及其丈夫枷号三个月;知情的主持也同样治罪;更重要的是经济上从严管控。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去当和尚,无非就是因为可以免交赋税。以后不行,天下的寺院道观都要上交田赋,和世俗一个标准。

此外,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尤其农村地区传教的监督管理。除了朝廷认证的流派可以发展、书籍可以刊刻、庙宇可以集会,严禁滥建庙宇,不许随意刊刻宗教书籍、发展信徒,除了特定日期和特定地点,大规模宗教活动必须提前报批;同时宣布了以白莲教为首的一大波邪教名目,要求各省府县加大排查打击力度,普通人就做好化解疏导工作,一旦发现死硬分子,即刻缉拿归案,绝不宽待。

虽然是三教合一,儒生们争香火钱的时候还是很积极的,核心就一个观点:儒家才是正道,佛啊道啊的都是歪门邪道,拍死了才好!

因为事关重大,朝廷上下兴高采烈的吵了半个月才消停;当然衍圣公和大真人同时落幕,也算殊途同归,天数使然。

只是程信连着得罪了孔家和张家,心里有点打鼓,上书说自己生病,想辞官归养。

汪舜华没有答应,让太医给他治病,又赐了一大堆药。有我给你撑腰,怕啥,好好养着吧。

偏偏这时候御史举报:御用监左监丞龙闰娶南和伯方瑛妾许氏。

小妾改嫁不是什么事,但是你一个太监,娶妻做什么?

群臣更是大骂,汪舜华也下诏责备,命其离异。

没两天,刑部右侍郎王伟去世。王伟字士英,性颖敏,善议论,尤熟于边事,但急于仕进。曾经暗地里跟景帝告发于谦,景帝把奏疏交给于谦,于谦对他说:“你有事当面和我说不就行了,何必如此。”

汪舜华因此对他存了一份偏见,把他赶到南京,后来才调回北京。

接着,吏部尚书崔恭的母亲去世,要守孝。但是吏部尚书主管选人用人,不能空缺三年,于是让李秉接位,右侍郎尹旻进左侍郎;户部尚书马昂已经七十岁,体弱多病,多次恳求退休,左侍郎陈翌比他小几岁,但也六十六了,只剩下一口气;想到前两任户部尚书都是累死在岗位上,汪舜华没有为难他们,马昂去了集贤苑;陈翌退休。

本来准备让礼部左侍郎刘定之到户部,想着他身体不算好,正犹豫着,他自己上书说久病,乞致仕;汪舜华当然不答应:大才子呢!于是让他先调治,哪知道他老人家腿一蹬眼一闭,去了,享年六十一岁。

汪舜华只得下旨追赠礼部尚书,追谥文安。

刘定之是沂王的授业恩师,他去世后,沂王很是伤心,送了一程。

回头又要处理楚王府的家务事。楚藩已经除国,但还有一大家子。太祖皇帝玄孙东安王均鈽的幼弟均錭年幼,没有通过考封,也就没有分家。均鈽欺负均錭和生母吴氏,导致均錭母子衣食不周,历史上楚靖王均鈋看不下去,上疏请求让均錭母子暂时住在楚府空闲的房子里,由他抚养教导均錭,直到均錭长大。这回均鈋因为是庶出,被封为长沙王,倒是管不到那里,但虎视眈眈的地方官直接上报给朝廷,汪舜华自然大怒,虽然是同父异母,但也是你亲弟弟,怎么可以欺负?还讲不讲兄友弟恭了?下诏大骂了一通,罚了一年工资,这才干休。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兄弟,想你了西游之绝代凶蟾重生资本狂人我真不想当皇上春雷1979柯南之机械师权宠天下穿越诸天聊天群神道复苏地球第一玩家
相关推荐
爱情公寓之张伟崛起我被恶灵附身了恶灵附身修真四万年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海贼:开局轰塌海军本部海军之巨石中将最强海军海贼之海军的皮毛族大将不科学签到:我在镇妖塔苟到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