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返回

回到明朝当太后

237、北京的建设(上)
上章 目录 下章

回到明朝当太后237、北京的建设(上)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城的建设。三年一次的考封,即便不能留住宗室,也应该启动京城各方面的建设;尤其后年是太皇太后七十千秋。庆祝总要找地方,那就得是西苑。

因此,从四月起,正式对西苑进行了整治——这是由内帑支付;但外城建设肯定要由户部出钱。

这几年来,户部已经拨出了几十万两,大肆收购外城土地,这会儿已经囤积得差不多了。当然也有不少皇亲国戚、勋贵重臣知道消息,提前跑出去圈地的,但毕竟只是少数。朝廷不可能把内外城全占了,因此只要按照规划来,大家也就不计较了。

两项工程都是由大道公司组织。事实上,这几年来大道公司业务发展相当不错,这是废话,北京城有的是大的项目;也因此,业务比较局限在北方尤其顺天府。南京工部也成立了建筑公司,汪舜华赐名“大安”,此外,南直隶、浙江、山东、河南、江苏等一些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省份也成立了建筑公司,用以吸纳流民、兴修水利。

朝臣还在争论,汪舜华大笔一挥,同意了——垄断的利润是可怕的,这时候有比较才会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当然人浮于事、任人唯亲、经济犯罪等问题绝对不会少,但只要质量过硬、百姓情绪稳定,一切都好办。

得到了汪太后的旨意,白圭就拉上蒯祥搞设计了。蒯祥拿着图纸反复琢磨,觉得内城府邸要搞拆迁难度实在太大,但是现有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城北片区的崇敬坊还好,有国子监和文庙,还算有人气;其他的日中坊、发祥坊、日忠坊、金台坊、灵椿坊、北居贤坊,就确实有待开发。那么以后如果还要兴建库房之类的,就可以放到北居贤坊,和南居贤坊的三个大仓库连在一起;藩王、公主府邸也尽量都安排在这里,应该能够放下;此外,当年为了营建紫禁城,特意圈了4个草场,用来堆放芦苇之类的东西,现在用不着了;当然要养马,草料还是需要的,那就保留2个。河槽西坊的西城坊草场和广平库连在一起,紧挨着还有个生产竹木的阜成厂,干脆全拆了建成库房;保大坊的天师庵草场紧靠着皇城,离火药局等衙门不远,还做草料场;往南走的中府草场,离东华门不远,留给崇王,当然他一个人肯定用不着,其他几个御弟都可以放在这里;往东靠着贡院的明智坊草场已经给贡院了,不提。

此外,十王府是安置未成年皇子的,肯定要保留,诸王馆和会同馆以后可以改建,但那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日中坊的安艮厂、明时坊的盔甲厂都是生产军械的,但都靠着城墙,位置不算好,现在一时顾不上,以后有需要再说;但阜财坊的王恭厂是个火药桶,必须迁到外城,就到人少的城北。于谦圈了德胜门外一大块地,但城北土地太多,找个离得比较远的修房子,附近一带圈起来养马之类的,总之不许靠近!

当然,郡王及其以下就要放在外城了;相应的还要考虑街市、寺庙、衙门等等地方。蒯祥在尽量尊重地形的前提下,把外城四大主城区各分为20个四四方方的坊,四个角落各算一个坊,连同现有内城的28个,总共将达到112个坊。

画完草图,接着就该说施工图了。因为有一大堆宗室贵戚会安排在外城,所以基础设施一定不能差了;后代那种重地面、轻地下,动不动反复开挖、一下雨到处看海的场景一定不能出现!好在明朝搞排水建设还是很有经验的,不管是北京还是南京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后代长安街总长约94里,号称百里长街,宽50—100米,但这是建国以后几次大规模改建扩建的结果,明朝长安街全长8里,号称十里长街,宽度也不够。汪舜华看着图纸,觉得这条主干道还是修的宽敞一点才气派。白圭遵旨,因此当初修旅馆的时候,尽管用地紧张,他没有往街上逼,会同东馆就在原基上,但把对面的头条胡同拆了,加上巷子,让出了将近2米的宽度,就和皇城内的长安街一样宽了,南薰坊那一段反而稍窄了几米,不过影响不大。

当然,在白圭的设计里,应该把整个长安街全线贯通,南薰坊那一段不算大事,但是往东观音寺胡同那一片最好全拆了,直到贡院和观象台附近的城墙;往西过了太液池,长安街一段骤然变短,小时雍坊和大时雍坊也要动一下,再往西几条胡同最好全拆了。当然,最好把城墙上打洞开城门,让内外城连起来,否则阜成门以南一大片地方想要进城得绕好远,东边的朝阳门也一样。只是暂时不敢说,怕遭来骂声一片,至于把城墙拆了的做法,更不敢想。

汪舜华没有体会白圭的想法,拿到规划图,和重臣们商量了下,觉得不错,就批准了;当然,大家其实都有点不爽,尤其汪舜华,上辈子北京的城墙早就拆了,现在还要立起来,本来就觉得不方便,何况内城九道门,只有城南是三道门,其他方向都只有两道门,这路绕的有点远,尤其长安街居然跟盲肠一样两头不靠,一条线上还是城墙,连门也没有,实在不够气派。

汪舜华皱着眉头,觉得长安街沿线还是笔直一线、最好内外联通比较好。可是现在外城没建好就现在内城墙上打洞,实在不好,那就只有先这样。

外城的几条主干道——对应内城的西直门-东直门大街一线、阜成门-朝阳门一线、长安街一线、宣武门街一线、正阳门一线、集贤街-崇文门街一线、安定门大街一线、德胜门大街一线,宽度都是150米,长安街一线达到180米。主要是汪舜华记得当年上历史课,说唐朝的长安比明朝北京大很多,尤其主干道朱雀大街宽150米左右,觉得应该压过去,于是又拓展了30米,反正城外都是田地,现在不弄宽点,以后就很麻烦;然后外城东西、南北方向拉通,各要修四条笔直的大道,这个工程量有点大,但是不能少。一来气派,二来这是框架,框架立起来了,其他的也就好摆布。顺天府已经领旨,以后外城修房子要预先审核,否则就算乱搭乱建。

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工程白圭是不敢想的。要知道,除了三大殿等重要宫殿和宫内主干道能使用所谓的金砖,其他地方只能用青石板来铺,采集和运输都很麻烦;现在现在不一样,因为有了一样东西——水泥。

汪舜华是真的不会做水泥,但看了那么多穿越小说,总还记得水泥就是石灰石和石膏还有黏土高温烧出来的,只是怎么烧、配比是多少,那是真的记不清楚了。

记不清楚也没关系,明朝有的是工匠。

因此有次汪舜华和徐埕等人了解堤坝的修筑时,就说:“用糯米作粘合剂实在太奢侈,只怕偏远穷困地区用不起,能不能用其他更简便的东西取代?我记得石灰之类的很有粘性,是不是还有个什么黏土?把他们研磨细了放在一起烧,会怎么样?”

本来谁都没当回事,但是太后说了,大家只能试试。好在北京产石灰的地方不少,包括石景山,石灰岩大理石什么的很多,北京开采石料都是从这里来的。

当时汪舜华让贴身的内宦李鸿前来督工,白圭只得安排,反正不成也没事;何况实在很简单——就是把石灰石和粘土研碎,混合后在石灰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研成细粉。至于石膏什么时候加,加多久,温度多少,烧多久,只有慢慢去探索。

烧出来的是灰扑扑的细粉。按照要求,把它和河沙、碎石和上水搅拌,还真的有粘合的作用,都觉得很有意思。

白圭来了劲,加上这是太后钦点的工程,于是调集最好的工匠日夜研究程序和配比。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在建极七年底,工匠们摸索出了规律——把石灰石捣成细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掺水后以人工搅和均匀成泥浆。置泥浆於盘上,加热干燥。将乾料打击成块,然后装入石灰窑煅烧。冷却后打碎磨细,制成水泥。使用水泥时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适当稠度的砂浆,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

——这和19世纪上半叶制造出来的波特兰水泥大体一致。

当然,这种水泥也还有问题,就是温度是多高还不够确定,要么烧的过火,要么不够,因此质量不稳定。实验的时候甚至发现有的建筑倒塌,因此没有用于河堤修筑。

实践出真知。这么大规模长时间的实验,自然多少有点发现。不久,工匠陆诚发现,煅烧到含有一定数量玻璃体的水泥烧块,经磨细后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一个工匠姚庆之也发现,在烧成物中含有石灰会使水泥硬化后开裂。

根据这些意外的发现,蒯祥确定了水泥制造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烧窑的温度必须高到足以使烧块含一定量玻璃体并呈黑绿色;二是原料比例必须正确而固定,烧成物内部不能含过量石灰,确保水泥硬化后不能开裂。

这个重要的发现让水泥的质量有了保障。

汪舜华得到消息,大喜过望,赏了参加试验的工匠,尤其陆诚、姚庆之,得到了重赏。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兄弟,想你了西游之绝代凶蟾重生资本狂人我真不想当皇上春雷1979柯南之机械师权宠天下穿越诸天聊天群神道复苏地球第一玩家
相关推荐
爱情公寓之张伟崛起我被恶灵附身了恶灵附身修真四万年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海贼:开局轰塌海军本部海军之巨石中将最强海军海贼之海军的皮毛族大将不科学签到:我在镇妖塔苟到无敌